今天是:
手机版
手机浏览网站
微信
关注微信平台
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-> 廉洁文化 -> 四知文苑
春耕地图 | 我们来自天南海北,拥抱着春天的土壤
日期:2020-03-13 09:06 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浏览次数:

我们常说,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,这里的“粟”是古代对粮食的统称。你知道在祖国的东西南北,都有哪些代表性的春耕农作物吗?一起来听中国四大农业区的农作物“代表”们讲讲它们的故事吧。

全国各地春耕场景(图片来源:新华网)

北方地区

春耕农作物:小麦、大豆、甜菜、玉米、棉花等

大家好,我是来自北方地区的选手代表——小麦。我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,两河流域的人们最早开始种植我。中国也是世界较早种植的国家之一,如今的我已经是中国三大谷物之一,其他两大谷物是我的好兄弟:水稻和玉米。

作为“阳光男孩”,我的生长环境自然少不了充足的光照,每天要享受8到12个小时的日光浴,我才能够抽穗结实。我也很喜欢土层深厚、结构良好、耕层较深的土壤,在这里我能够更好地蓄水保肥,发育根系。

在传入中国的一千多年里,我的播种和收获的时间几经变化。例如,《诗经》中称:“十月纳禾稼,黍稷重穋(lù),禾麻菽麦”,说的是我在秋天被收割;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记载:“夏四月,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”,这是农历四月间的事情;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上》云:“今夫麰(móu)麦,播种而耘之,其地同,树之时又同,浡然而生,至于日至之時,皆熟矣”,明言收割是在夏至之时。

慢慢地,我们小麦家族内部划分成了两大“门派”——春小麦和冬小麦。春小麦在春季播种,当年夏秋两季收割;冬小麦则是在秋冬两季播种,第二年的夏季收割。

春耕时节一直都是农家最忙碌的时候,关系着一年的收成。“天还没亮一家人就得起来打药,忙到天黑也干不完,有时候遇到了灾,更急人,眼瞅着庄稼被虫吃。”以前的农民伯伯常对着我发出这样的感叹。可如今,你看,一望无际的麦田上,一架架无人机从田边升起,在绿色的麦浪上往来盘旋、喷药施肥,不到半天时间,近千亩的小麦兄弟都被照顾到了。我在给人们提供果实的同时,也享受着科技给我带来的幸福。

南方地区

春耕农作物:水稻、茶叶、棉花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甘蔗等

“我一直有两个梦,一个是禾下乘凉梦,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。”这是“90后”袁隆平的梦,也是我——一株水稻的梦。

我原产于中国和印度,早在七千年前,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种植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大禹时期曾将我广泛种植,他让伯益给百姓分发种子种在水田里,还命令后稷(周的先人)给大家分发食物。

和小麦不同,我喜欢高温、多湿、短日照的生长环境,对土壤的要求并不高,这也是我在南方地区被广泛种植的原因之一。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们家族的聚集地。在幼年时期,我长得跟杂草非常相似,都具有长扁型的外观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开始长出稻穗,一株稻穗约开200-300朵稻花,每一朵稻花就会形成一粒稻谷。碗里的一粒粒米饭,都是由一朵朵小花努力生长而来的,这样你是不是更能体会到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呢?

我在中国出生,也在这片土地上不断获得新的生命。除了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,还有不少中国科学家对关于我的科研做出了卓越的贡献:朱英国院士培育出籼稻配子体雄性不育系类型“红莲型”,万建民院士团队首次揭秘水稻自私基因,农民“育种专家”胡代书发明越年再生稻……我在世界上有超过14万个品种,而科学家还在不断研发中,为我们家族壮大力量。

西北地区

春耕农作物:棉花、小麦、甜菜、胡麻等

Hello everybody!我是外国“留学生”——棉花。我的老家在印度和阿拉伯,在我传入中国之前,这里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,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。大概是在宋末元初,我开始被广泛种植于中国,当时的记载是这么说的:“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,关陕闽广首获其利,盖此物出外夷,闽广通海舶,关陕通西域故也。”

我的生长期比其他农作物兄弟要久一些,从4月前后播种,到10-11月收获,大约需要200天。我喜欢水分和光照充足的环境,因此常年阳光明媚的新疆成了我的乐土,新疆棉也以绒长、品质好、产量高著称于世。我们家族的平均“身高”在1到2米,不过那些生长在水热充足的热带兄弟们,甚至可以长到六米高。

作为不可或缺的纤维植物(衣被天下),重要的油料作物(棉籽油),以及纺织、精细化工原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,“棉花全身都是宝”,说的就是我本人。现在还有不少人把我作为花卉的一种,即便是和玫瑰、百合妹妹们待在一起,我也毫不逊色。据统计,去年我们家族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超过五千万亩,总产量达到588.9万吨。在这个春光和煦的播种季,新的一场大丰收正在孕育之中。

青藏地区

春耕农作物:青稞、小麦、豌豆等

我叫青稞,是大家熟悉的大麦家族成员,也是西藏的主要粮食作物。在每年4月的拉萨河谷和山南沿雅鲁藏布江流域一带,我被播种到春天的土壤里,6月下旬到7月初抽穗,8月中下旬成熟。我最大的优点就是耐低温,在平均0度到1度就开始萌动,2-3度就能出苗,甚至能抵抗零下5度的低温。所以在海拔1400米到最高4300米的地区都能看到我茁壮生长的身影。

青藏地区的人们对我有着深厚的感情,用我做成的糌粑是当地的重要主食,而用我酿出青稞酒是他们最喜爱的饮料。史书记载,公元七世纪,文成公主从长安远嫁吐蕃,把汉地先进的酿酒技术传到藏地。经过1300多年的历史变迁,以我们青稞酒为载体的藏族酒文化,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酒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独秀。有调查资料显示,我曾占西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0%,在有的高寒地区还能达到80%。

在扶贫的助推下、在科技的推动下,我正从昔日赖以为生的民生粮,逐步转变为脱贫致富的“金种子”。近年来,西藏通过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,招来了龙头大企业,合作社、企业和贫困户抱成团结成链,共同闯市场,我这小小的青稞被种出了大名堂。看着农牧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,我也觉得幸福感满满。

在华北,冬小麦已返青;在江南,油菜花即将陆续盛开;在东北西北,冻土之下也萌动着春的气息。春耕正在大江南北热火朝天地进行着,传递着生机和希望。

Top